第九十五章买厂
腊月二十八,团练营也放假了,一个月的训练下来,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民,虽然谈不上脱胎换骨,看着也很精神了。团练服和家丁服是不一样的,张家庄服装作坊出品的棉衣棉裤棉帽😴🅧子,穿着人都肿了一圈。团练没有要求剪发,就是每一个人入营之前拿石灰水洗头,免得把虱子带进营房内。带着棉帽子,这个头发就不能盘起发髻,只能用带子扎起来。
放假之前,发了饷银,每人二两银子,其他的都没了。相比之下,一墙之隔的家丁讲🌗⚷武堂的⛋120名新生,完全又是另外一番景象。进学堂就得先剃头,有了之前一期的榜样,现在没有人会抗拒这个。学员服装全部来自现代,好看不说,还轻便。外头套的是呢子大衣,头上戴着圆筒帽,人人背着一个背包,里头装着学堂发的一点年货。东西不多,但是有烟有酒🕅有糖有罐头,比起那些团练,可谓天壤之别。
这🅌🅌🅈种认为制造的待遇区别,很自然的给所有人产生了心里暗示☢🁈,学员高人一等。
团练是多数,学员是少数,想要进入这个少数,就得在夜里的识字班努力学🏀🖼习,成绩优异者,可以保送进家丁讲武堂,也可以自己报考,每半年一次考试的机会。
绝大多数的团练还是很满意这里的待遇,一年🗳四季都有发两身换洗的服装,这🀳在🙲过去是不敢想象的。吃的也好,就是训练累点。庄稼汉还怕累?说笑呢。
怀揣二两银子的军饷,走进军人服务站的大厅。不是团练么?怎么这☬里处处都是以“军”⚆字开头?大家不明白,但是也不需要明白,记住就行了。
二两银子的购买力是很惊人的,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买粮食,🏕🙺剩下一点钱才会考虑别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总的来说销量最大的是小米。营房外等了很多🌭🂑🎇独轮车,年节的时候当兵的钱好挣,这一点已经是经验之谈了。
三三两两的团练兵出了营房,顺利的关系好的结伴而行,一辆一辆📩🝠独轮车满载着各种年货,一个上午下来营地就空了,就剩下一些主动留下来的兵丁看守营房。这些人不多,也就是十几个,这些人不是不想回家,而是比较厚道,长官提出主动报名留守时站了出来。
不过很快这些人就成为了被人羡慕的对象,🕔因为多发一个月的饷银。用这🚶🗸☯些银子买了年货,有专人给送回家,保证家里人能感受到他当团练带来的好处。
丁子雄现在不是学员了,作为一期学员中的佼佼者,现在是团练营一队长,当初一起蹲小黑屋的难兄难弟翁正清是副队长。其他学员中,一些人被留下当了教官,几个枪法准的,被单独选了出来,每天接受一些特别的训练。更多的跟两人一样,在团练队中担任各级长官。以前被教官折腾的🔺🅧很惨,现在这一套都被用来对付这些心菜鸟,翻身做主人的滋味真不错。
别看他们都很风光,大家心里都明白,一旦真的要上战场,他们都得站在最前面一排。这是军官守则上清楚写明白的,你可以🝃🈚不遵守,一旦逃跑或者后退,上级军官在战场上就地处决你。
作为队长,丁子雄是队里最后一个离💾🗛🜗开的,同行还有翁正清,两人的家可谓南辕北辙,出了营房走一段大路就得各奔东西。独轮车是早就租好的,一人一车年货,在一车岔路上分手后,各自上马而去。军马是队官一级才能拥有的待遇,这个团练营本身就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地方。明朝人对此有很高的认同感。
翁正清现在的饷银是每个月18两银子,丁子雄比他多2两。差🌫🂆半级就是2两银子的差别。实际上饷银最高的不是这队官一级的,而是那些枪法特别好和一些身手好的人组成的特别小队,他们拿的饷银是22两。为什么拿这么多,看看人家的训练就知道了。大冬天的🜁,在野地里一趴就是半天,甚至更久。
温正清不会去嫉妒这些人,上了战场,一🐛部分特别队的人就是所谓的斥候,要死他们先死。然后才轮到各级队官。值得一提的是,招团练的时候说是招了5个队,实际上招了10个队,其中5个队叫什么预备团练队,他们的主要任务是负责后勤辎重。正规团练队里不好好干的,直接踢进预备队,再不好好干,就开除。
正规军和预备队的军官待遇是一样的,士卒的待🏽🟦遇就不同了,预备队拿一半的🀳饷银。
骑在马上的翁正清神态肃然,内心却无法平静。家里捎来信,说是上门说媒的人把门槛都踩断咯,这次回去他得去相亲,父母看了好几户人家的闺女,换以📢🜦🄚前也许就定下了。现在嘛,他让人带信回去,说是要自己看了才能决定,家里父母就同意了。
张家庄团练🛜🝒营的队官,说出去谁家闺女不动心?想到这里,翁正清不免暗暗自豪。当年排队报名当家😣🃑丁的时候,可是没少📟🜉⛾吃人白眼。
出了登州城往南,走出十里地,前方的道路之一变☂☊。之前狭窄的双车道,变成了宽敞🌗⚷的四车道,地上铺的水泥硬路,马车跑起来欢快的紧。
时间是腊月29,明天就是年三十,在登州城忙活了好几天的陈燮,总算是可以喘一口气了。要过年了,陈燮发现自己没有想回现代去过🁾🙞年的欲望时,小小的吃了一惊。很快就回过味道来,大概是因为在这个时代,存在感更为☮🂵强烈一🀻🂃🌊些吧。
在这个时代,越陷越深的陈燮🂣🐪,望着这个时代蓝蓝的天空,突然觉得回去不回去不重要了。明年,这条路能修到登州城下了,到时候⛡会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
窗外是油油的春雨,可惜依旧不是明朝的天空。正☂☊月十五一过,陈燮再次回到了现代。眼前这个名为春风暖壶厂的小厂,以前貌似叫解放暖壶厂,八十年代搞承包🃅,九十年代搞改制,这个厂从一千多☌员工的大厂,变成了现在这个只有一百多工人的私人企业,厂房也从市区搬迁到了市郊。
这样的企业在这个城市里有很多,前几年房地产🏽🟦火爆的时候,老板拿生意不当一回事,资金都去搞地产了。结果在西部某地投资了几千万,血本🎛👲🌰无归之余,银行收了这家厂却发现这厂子不值几个钱。就算是不值钱,银行也只能选择卖掉,🂧👋留在手里连利息都收不回。当初给这个厂子老板办抵押贷款的主任,已经被抓了起来,关在牢里吃老米饭捡肥皂。
继任者张全胜在经过多次的努力推销无果后,本已经绝望了,打算把这个厂子贱价处理掉,就是单纯的卖地皮那种。峰回路转的是,突然有人来了个电话🙊🈮🁫,咨询这家企业的债权和转让的问题。张主任抱着行不行都试试看的态度,决定见一见这个愿意考虑接手三千万元债务的方式接手这家企业的傻帽。之所以这么想,是因为这家厂子的地皮,就顶多价值一千万。而且现在的房地产市场并不那么景气,附近一个高档小区交房都三年了,入住率没到五分之一。还有就是场子里的工人,也都走光光了。银行出于出手找下家的考虑,暂时留着几个技术骨干,拿钱养着他们,等着愿意接手这个厂子的冤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