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范文学>穿越历史>大魏世家 > 第二十四章 张仪流浪记
    千万不要和女人讲逻辑。

    魏申一开始以为韩梅是着急兵法写不完整而焦虑,但是我们都知道,女人生气也都是为什么不说什么的。

    就好比孩子哭了,问他问什么哭,孩子说肚子疼。那好了,让他吃点药吧,孩子就会说“不”;给他买个玩具吧,孩子仍然说“不”;直到说要不买个冰淇淋吧。孩子说“行”。

    所以最后魏申也没有弄明白究竟是问什么?反正就是再回来变着法的哄呗。

    ······

    最后,当《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摆放在魏惠王案上时,魏惠王真心很吃惊。觉得这真是一个提高魏国国运的至宝。

    不得不说,在韩梅的教导下,魏申的情商真的提高了很多。

    因为在《三十六计》这部书的序中,魏申还提到了不少人。提道本书在编写中得到公子昂、庞涓、龙贾等将军的倾力支持,再次一并感谢。

    魏惠王召集军中将领来宫,分发兵法并加以强调。

    两部兵法乃是军中绝密,只限军中重要将领观阅。即使是家中子弟,达不到级别也不得透露。

    低级军官获得一定军功后,方可。

    魏惠王相信,有了这两部兵法,魏国军队的整体实力会提高一大截。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两部兵法是培养大将的绝世秘笈呀。”

    再一个,魏国的将领依靠魏武卒的绝对实力,习惯于正面硬钢,随着各国都在进行的军队革新,也迫切需要智慧型将领。

    须知,骁勇善战不同于智勇双全,心狠手辣更不同于足智多谋。

    可以说说,这两部兵法,《孙子兵法》侧重军事理论,《三十六计》则重在实战中的策略,两部书相辅相成,是当今魏国将军最佳的培训教材。

    魏申相信,有了这两部兵法,魏国的军事实力一定会获得长足发展。

    应该考虑魏国发展的另一个桎梏,那就是人才的流失。

    这个时代孙膑消失后,鬼谷子的另外两个杰出的弟子就要登上历史舞台了。

    那就是苏秦和张仪了。

    世人皆知鬼谷子门下,庞涓和孙膑是塑料兄弟,只有苏秦张仪才是真性情。

    其实不然。庞涓和孙膑本来各为其主,而苏秦和张仪也不是同时代的人。

    真实情况是这样的,苏秦(?—前284年),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人,魏国贵族后裔。两人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但是活跃的时代相差几十年,张仪叱咤风云之时,苏秦还没有步入政坛。

    ······

    魏申此刻琢磨的就是张仪。

    这是魏国的人才,一定要留在魏国。